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

胜游亚洲

胜游亚洲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正文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多位专家齐聚三峡工程泥沙重大问题研究进展专题研讨会并作学术报告(一)

日期:2020年12月01日 10:47 作者:河海学院 来源:河海学院 点击率:

近日,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办,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三峡工程泥沙重大问题研究进展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华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1月20日上午,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副局长许全喜、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高方春明、武汉大学教授陈立先后作学术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胡春宏主持会议。

许全喜作了题为“未来三峡入库水沙变化趋势研究”的学术报告,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长江上游和三峡入库来水来沙时空变异特征及未来产沙变化趋势的预测,并探讨了突发性高强度集中输沙现象对三峡水库淤积的可能影响。他用大量图表数据对长江上游重点产沙区输沙﹑长江上游高含沙量水流形成机制﹑5·12汶川地震影响区暴雨洪水等对三峡入库泥沙来量影响问题进行了详细汇报,明晰了长江上游泥沙来源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自然产沙变化和人为影响作用,提出了未来30年三峡入库水沙代表系列年为2013~2020年,及未来年平均入库沙量约为1.0亿t/a,其中,推移质来量将基本维持在2012年以来的水平。

方春明作了题为“三峡水库优化调度与长期有效库容”的学术报告,围绕水沙运动规律、泥沙模拟技术、减淤调度措施、泥沙调度优化调度与排沙比控制指标、长期有效库容预测等五个方面展开。他首先以三峡水库入库水沙变化、水库蓄水运用后库区水流与泥沙输移变化、水库泥沙淤积规律、三峡水库与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类比分析、水库排沙比变化、来水来沙变化对三峡水库淤积影响六方面进行了讲解;随后,他汇报了三峡水库泥沙模拟技术的发展以及断面形态调整模式的改善;再次,方春明通过库尾减淤和水库汛期沙峰排沙调度数据的分析,指出我国近几年在三峡工程减淤排沙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最后,方春明重点介绍了水库淤积与运用方式的响应关系,说明了水库淤积与汛期水位响应关系对水库淤积沿程分布、出库泥沙、蓄水时机的影响;此外,他对三峡水库有效库存及相应的淤积量、排沙比和淤积分布的预测进行了汇报。方春明指出,要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运行方式,没有大洪水时,汛期水位控制在148m—150m区间是合适的;遇特殊的大水多沙年份,应尽量降低坝前水位,增加排沙量。

陈立作了题为“三峡入库中小洪水调度的影响及控制指标”的学术报告。首先,他指出了三峡水库坝下游河道冲刷主槽的特点,主槽断面变得窄深、深泓纵剖面下降、趋平、起伏程度加大、滩地很少冲刷,其中丹江口坝下游还出现了滩地淤积、洪水河槽过水面积过小的河道萎缩现象。随后,讲解了中小洪水调度加剧了三峡坝下游河道主槽的冲刷及其形态变化,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冲刷仍将处于较强状态;其中,宜昌至大通河段冲刷量略有增加,但洪水位变幅不大。陈立认为,三峡水库具有拦蓄中小洪水、提高兴利效益的空间,但需维持下游一定的漫滩几率,从而抑制主槽阻力的增加和控制滩地阻力的增加。最后,他提出了中小洪水优化调度方案,即增加漫滩洪水(Q>36400m3/s)出现频次来作为目前三峡水库中小洪水调度方案的优化基础。

专家组对三位报告人的项目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质询,并与在场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充分肯定了项目承担单位的研究工作,并对项目成果的进一步提炼完善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分享:

编辑:黎昱睿

审核人:陆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