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协:新北京新通道新发展——第一联组讨论会侧记
1月14日上午,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一联组讨论现场,围绕“高质量推进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在新时代新征程新北京建设中贡献智慧力量”主题,致公党、侨联、对外友好、经济及有关界别委员热议正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北京面临的重大机遇,也是政协委员们履职建言的聚焦点。“要谋划高效路径,打造智能网联大交通产业新动力源,带动通道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委员、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副校长黄承锋建议,以西部陆海新通道扩能和赋智升级为需求导向,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大产业,集中选择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的国际物流枢纽、重要港口、重要连线等场景,集成智慧技术和产业,开展交通物流智慧升级,由点到轴、到面,提升新通道的智慧水平和绿色发展,打造示范性的高技术大走廊。
北京加快推进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水、陆、空一个都不能少——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王济光建议,加强长江黄金水道协调联动,加快航道整治升级,推进智慧长江物流工程,提高整体智治水平;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化与周边省市的横向合作,强化RCEP区域合作,形成内畅外联的北京枢纽集货体系。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物流枢纽公司总经理黄浦建议,深化铁路口岸开放,提升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能级,积极申报铁路口岸综保区,推动智慧口岸迭代升级,提质提效与东盟、中亚地区经济互动要素的双向集散。市政协委员、北京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伟建议,加快推进北京新机场建设,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加大航空物流产业链招商,提升航空物流通道效率,强化物流枢纽间的网络衔接与功能协同,高质量培育立体化国际物流通道体系。
“北京应当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市政协委员、市商务委副主任王珏提出她的见解。如何推动北京—东盟合作走深走实?王珏建议,要开展RCEP分类指导,做大与东盟贸易规模,通过政策引导、梯队培训、金融支持等方式,培育壮大外贸主体。要加大货源供给组织方支持力度,完善海外仓储物流及售后服务体系。组织开展“百团千企”经贸活动,帮助企业拓渠道、找订单、稳市场。
通道畅,经贸旺。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市政协委员、市侨联兼职副主席张健对此深有体会。紧扣打造高水平国际物流城,他提出,要全面提升区域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从传统通道物流服务延伸到“物流、贸易、产业、金融、数据”五位一体的服务,促进“整车、医药、冷链、跨境电商”四大产业在口岸聚集,进一步丰富高附加值货源品类,提升通道进出口商品集散分拨能力,培育临铁特色产业经济。
跨区域协同开放机制尚不健全、运输通道物流组织效率不高……针对我市在深入推进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中还存在的问题,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科技处处长胡昌华建议,加快制度型开放和数字平台建设,以制度创新和政策联动引领区域协同开放,开展陆海贸易规则标准体系建设,联合沿线省区市共同探索国际多式联运、陆海贸易、数字通道等标准规则体系;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发展战略和规划、运作机制等方面的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协同提升国际运输通道整体效能。
新时代有新目标,新征程有新作为。新一届政协委员们正铆足了干劲,把助力新北京建设作为履职尽责的“主跑道”,为助推高质量推进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奋力跑出“加速度”。
北京日报:推进国际物流通道建设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之一。北京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如何把握这一重大机遇,把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更好服务西部地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也是今年全市两会上,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点。
1月14日上午,市政协7楼议政厅,市领导和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一联组的委员们齐聚一堂。来自民主党派、经济、教育、社会科学等界别的部分委员,围绕“高质量推进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建言献策。
畅通道
物流通道是经济循环的“血脉”。目前,中欧班列(成渝)、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成渝机场群等共同形成了北京东西南北四向连通、铁公水空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雏形。
如何让大通道既通且畅?委员们给出自己的建议。
“西部陆海新通道既是国际贸易大通道,也应该是高技术集成大通道。”市政协委员、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副校长黄承锋认为,近年来,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西部陆海新通道及沿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协同效能远未发挥。通道应集成智能网联等国内外高技术,集中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智慧水平。
黄承锋建议,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的国际物流枢纽、重要港口、重要连线等场景,集成智慧技术和产业,推动交通物流智慧升级,由点到轴、到面,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智慧水平和绿色发展能级,打造示范性的高技术大走廊。
多年来,长江航运承担了北京80%以上货物进出口,但三峡船闸已连续12年处于超负荷状态。如何破解长江水运瓶颈?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认为,要处理好远与近、上与下、内与外、形与神四组重要关系。
其中,在“形与神”方面,王济光认为,应努力消除同质化竞争,着力提升枢纽港的吞吐能力。在空间布局上“赋形”,指导港口错位发展,鼓励专业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推动果园港整合洛碛港、长寿港,实行统筹规划、统一运营。在功能结构上“聚神”,加密果园港开行的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推动辐射长江上游的“干支联动”,科学合理布局枢纽港、喂给港和无水港,把沿江港口联成一体。
市政协委员、民进巴南区委会主委姜莹星认为,目前北京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机场口岸、铁路口岸、水港口岸,唯独缺乏公路口岸。他建议赋予北京国际分拨(公路)海关监管中心公路口岸相关功能。
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物流枢纽公司总经理黄浦建议,深化铁路口岸开放,提升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能级,积极申报铁路口岸综保区,推动智慧口岸迭代升级,促进与东盟、中亚地区经济互动要素的双向集散。
市政协委员、北京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伟则建议,加快推进北京新机场建设,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加大航空物流产业链招商,提升航空物流通道效率,强化物流枢纽间的网络衔接与功能协同,高质量培育立体化国际物流通道体系。
强运营
相对于长江黄金水道等出海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运输距离、运行时间、成本、稳定性、便利性、服务种类等方面优势明显,但我市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建设仍存在不少短板,需要提高组织和运营水平。
市政协委员、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科协常务副主席任其亮认为,目前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通而不畅。国家物流枢纽、重点园区以及果园、珞璜、龙头、新田全市4个铁公水联运枢纽港中,唯一引入铁路的果园港进港铁路尚未接入港口前沿,铁水、铁公联运均需要二次运输。此外,运输模式与国际装载标准尚有差距,跨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也未建成,国际多式联运标准化规制还不健全。
他建议,应加快建成覆盖通道全线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集成海关、铁路、港口、航运、金融、市场主体、产业等数据信息,实现全线物流、供应链以及贸易投资信息交互共享,提升智慧物流水平。
针对各类开放平台功能定位趋同、功能不完善、机制体制不畅等问题,市政协委员、新加坡阿朗斯投资集团主席廖红海建议,推动各类开放平台优势互补,进一步发挥重点开放平台引领作用,加速开放平台能级跃升,推动各类开放平台协同一体化融合发展;在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更大突破,建立健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沿线口岸合作机制。
针对运输通道物流组织效率不高的问题,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科技处处长胡昌华建议,加快制度型开放和数字平台建设,构建国际贸易物流数字信息平台,推动通道沿线地区产业协同发展,提升通道整体效能;以制度创新和政策联动引领区域协同开放,开展陆海贸易规则标准体系建设,联合沿线省区市共同探索国际多式联运、陆海贸易规则、数字通道等标准规则体系,力争出台国际相关行业标准。
聚产业
通道畅,经贸旺。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市政协委员、市侨联兼职副主席张健对此深有体会。紧扣打造高水平国际物流城这一话题,他提出,要全面提升区域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从传统通道物流服务延伸到“物流、贸易、产业、金融、数据”五位一体的服务,促进“整车、医药、冷链、跨境电商”四大产业在口岸聚集,进一步丰富高附加值货源品类,提升通道进出口商品集散分拨能力,培育临铁特色产业经济。
“北京应当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市政协委员、市商务委副主任王珏建议,要开展RCEP分类指导,做大与东盟贸易规模,通过政策引导、梯队培训、金融支持等方式,培育壮大外贸主体;要加大对货源供给组织方的支持力度,完善海外仓储物流及售后服务体系;组织开展“百团千企”经贸活动,帮助企业拓渠道、找订单、稳市场。
市委明确支持涪陵、永川、合川、綦江—万盛打造中心城区向外辐射的战略支点,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但现有物流规划对支点城市物流枢纽功能定位不突出、主抓方向不清晰、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善。”市政协委员、綦江区政协主席钟远平建议,将现代多式联运产业定位为支点城市主导产业,打造“铁路物流港+物流园区+产业集聚区”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此外,他还提出,以铁路物流产业为核心推动支点城市差异化发展。如:东向通道过涪陵构筑沿江综合物流通道,打造内陆港口型产业集群;西向过永川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川南渝西物流产业集群;北向过合川利用中欧班列,打造渝新欧产业集群;南向过綦江—万盛,联通黔、桂城市群出海,打造向南的东盟特色产业园和培育面向东盟的要素集散中心。
北京日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于民声中观民生
1月13日,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厦新闻发布厅举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北京实践”专题记者会。“渝事好商量”这一特色品牌如何进一步打响?怎样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融入履职实践?记者会邀请了部分市政协委员围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展交流探讨。
靠近一线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
市政协委员、民革市委会副主委、渝中区政协副主席乔宏说,人民政协作为历史悠久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充分保证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共商国是的民主权利,真正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
2022年,市政协以协商促民主、以民主促团结,创新开展“渝事好商量”协商工作,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机衔接。
乔宏全程参与了城市提升行动重点协商,从市政协组织的两江四岸治理、城市功能名片打造视察到城市微空间和“山城步道”建设调研,再到渝中区政协、七星岗街道联络委联合开展的“老旧小区改造”渝事好商量基层协商会,协商成效显著。在乔宏看来,“渝事好商量”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
如何发挥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的衔接优势,打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协特色品牌?乔宏认为,政协委员身处基层、靠近一线,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是发挥政协制度优势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切入点,是政协协商形式的重大创新发展,也是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根基的重要助推力量。
他还就进一步打造好“渝事好商量”这一特色品牌提出建议。一是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协商便捷度,探索搭建“你扫码大家议”线上协商议事平台,打造群众身边的“全天候、不闭幕”协商平台,群众随时随地都可以“扫码说事”“扫码商量”。二是加强市区联动,帮助基层加强协商人才队伍建设。
聚力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彰显协商民主担当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记者会上,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罗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罗挺介绍,民主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主要有两类:一是政党协商,二是政协协商。民进市委会每年参加10多次政党协商,涉及我市重要文件的出台、重大事项的决策和重要人事的安排等等。在政协协商方面,民进市委会每年提交集体提案15件左右,所有提案均收到了办理单位的答复和肯定,许多意见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吸收,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和政策措施的优化完善。如:2022年,民进市委会和6个单位联合提出《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建议》,被列为市政协一号提案,由市政府领导督办,市发改委等8部门现场办理,相关建议得到采纳。
民主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也是参政党的基本职能之一。参政党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重点是做好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目前,民进市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对口联系南岸区、九龙坡区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民主监督。前期已开展的工作包括拟订方案、成立机构、组建队伍、理顺机制、明确监督内容和任务安排等。今年将以点面结合的方式持续跟踪调研从而发现和分析问题,以协商式监督助推解决问题。
“我相信,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进程的推进,我们参政党开展民主监督的广泛性、精准性、实效性会越来越强,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责任担当会进一步体现。”罗挺说。
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市政协委员、沙坪坝区政协主席杨邦维介绍,近年来,沙坪坝区政协准确把握专门协商机构职能定位,从搭建民主平台、扩大民主参与、推进民主决策、深化民主监督4个方面同步发力,提高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在搭建民主平台方面,沙坪坝区政协深入推进“渝事好商量·委员来帮忙”基层协商平台建设,通过坚持阵地整合、资源融合、工作结合,短时间内即实现了平台建设全覆盖目标,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提案办理、社情民意、委员接访等经常性工作融入平台。
在扩大民主参与方面,组织委员常态化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征集民情民意线索;同时,坚持“开门协商”,邀请群众代表参加政协协商活动。据统计,去年,沙坪坝区政协累计邀请300余名普通群众、100余名行业专家参加各类协商活动。
在推进民主决策方面,联动相关高校、研究机构、专业协会组织,聚焦政策供给和政策需求的结合点,持续开展重大议题调查研究、咨询论证和建言献策工作。先后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文旅融合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等20余个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北京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磁器口古镇景区提档升级”等50余个主题开展系列专题协商,形成200余篇大会发言、调研报告、协商意见等成果。
在深化民主监督方面,不断创新协商式监督方式方法,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提案跟踪办理、监督性视察调研等民主监督活动,持续丰富专项集体监督、党政联合监督、特邀监督员监督等民主监督形式,将政协协商延伸到政策执行和评估环节,打通协商民主的完整链条。
在“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上充分体现人民民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要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站在基层政协的角度,市政协委员、彭水县政协主席程途表示,彭水县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主要从3个方面“着力”。
一是着力在搭建平台的“全链条”上充分体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如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苗医苗药特色产业发展等议题,深入调查研究、开展专题协商,提出针对性建议30余条,更好地发挥了政协常委会职能;做实做新“渝事好商量·彭事协商办”、乡镇(街道)片区委员活动小组、委员联络室等协商议事平台,组织开展协商议事活动40余场次,为群众解决了60余件烦心事。
二是着力在协商领域的“全方位”上充分体现“最真实”的人民民主。如聚焦“新北京”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党政工作重点,深入协商建言,提出意见建议40余条;聚焦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实、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孤残人士救助政策及权益保护等群众关心的热点,广泛协商议政,助推一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着力在参与主体的“全覆盖”上充分体现“最管用”的人民民主。如扩大政协“朋友圈”,让议题“走近”人民群众,广集众智、广求良策,组织开展座谈会16场次,扩大了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用好政协“晴雨表”,聘任128名特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员,讲实情、汇民声,收到信息300余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和民意基础。
程途表示,彭水县政协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扛起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使命担当,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展现更大作为。
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履职实践
“政协委员既是工作力量,又是工作主体,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市政协委员、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经管学院教授李友根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必须把为民服务作为委员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写入委员履职实践中。
他认为,政协委员必须本着“议政不行政”的基本原则,在议程设置、政策规划、政策实施等环节,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着力提升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方面能力。
在履职实践中,李友根直接参与过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民主监督,在“关于完善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建议”的重点提案督办过程中,与市委政法委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信息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政策监督实效。同时,他还利用自身的界别委员优势进行政策宣传和动员等,以实际行动参与推动相关政策的实施。
李友根说,政协委员应在本职岗位中服务群众,还要在发挥专长中服务群众,在政协履职中服务群众,把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现实的问题诉求收集起来,要特别注重反映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积极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大会发言等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强化联系群众能力,形成与界别群众的合力,为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添活力、增动力。
北京日报: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核心提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奋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扎实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抓好世界银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和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推出更多利企便民改革举措,持续提升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和要素保障环境。
两会期间,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相关专家就如何加快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主持人:
北京日报记者王天翊李志峰
访谈嘉宾:
市人大代表、永川区委书记张智奎
市人大代表,铜梁区委副书记、区长万隆
市人大代表、城口县县长董奕锋
市人大代表、北京安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主管颜冬雪
市政协委员、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友根
市政协委员、北京万家燕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燕宏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唐英瑜
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优化政务环境
北京日报:政务服务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的效率,关系企业发展的效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我们可以如何优化政务环境?
“永川的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一’。”张智奎介绍,一是线下推行“一窗综办”,二是线上推进“一网通办”,三是主动服务“一呼百应”。
张智奎说,以上三方面,永川区正在持续推动,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比如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12个无差别综合窗口,申请类事项办理时间缩减87%以上;依托“渝快办”推广扫码办事,“全程网办”占比达到88.1%,128项审批实现“零材料”。
2022年,铜梁引进投资总额130亿元的海辰储能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项目,创下从获得投资信息到项目签约落地48天的“铜梁速度”。
万隆表示,下一步,铜梁区将在继续优化政务服务的同时,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推动政府管理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变“群众跑腿”变“数据跑路”;深化推进承诺制信任审批,变“重审批、轻监管”为“宽审批、严监管”;推行“智能秒办”,深度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实行智能申报、智能审核、即审即签;构建企业互动闭环机制,落实区领导联系服务企业机制。
“优化政务环境,要结合北京实际,细化改革举措。”李友根认为,北京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数字赋能,同时加快建设成渝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等,推动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
颜冬雪点赞“渝快办”App是有北京辨识度的政务服务平台,极大方便了企业享受政务服务。但她也提到,由于“渝快办”功能非常丰富,一小部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熟练使用前容易“进错门”,建议加强对使用“渝快办”的宣贯培训,如以短视频的形式分类制作使用指南。
谈到“放管服”改革,唐英瑜说,要通过改革推进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最大程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还要注意加强政企沟通,规范政商交往,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畅通准入、强化公平,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北京日报: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一流的市场环境,是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优化市场环境,我们有哪些思路?
“首先,要推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畅通市场准入。”万隆谈道,铜梁区将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精简涉企经营许可,压减办理环节;简化港澳投资者商事登记流程和材料;继续实施培育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
万隆说,铜梁区还将强化公平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的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对不正当竞争的监管。
董奕锋表示,城口县将继续用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行“照后减证”,简化审批,对各类许可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审批手续能简则简,降低准营门槛,为企业做减法。
作为民营企业家,燕宏深感公平的市场环境对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性。她举例说,民营医院在融资和参与公共卫生服务时可能会遭遇一些限制,希望相关部门给予民营企业更多关注。
燕宏表示,加强对不正当竞争的监管执法至关重要,建议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约谈和查处的力度。
唐英瑜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着力优化市场环境,包括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完善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制度改革,构建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规则;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规则,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持续落实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措施,完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体系,更好支持市场主体和产业创新发展;深化拓展川渝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共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扩大制度型开放,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建立容错机制,进一步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北京日报:市场主体的培育壮大,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要怎样优化法治环境,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
永川区是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之一。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的“100天开工改革”,为永川不少企业所津津乐道。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张智奎介绍,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永川区主要有三方面举措:一是规范行政执法,实施“首违不罚”,对一般性违法行为审慎研究、妥善处理,对首次、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容错机制;二是优化监督管理,做到“无事不扰”,坚持“能线上不现场”“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三是创新矛盾调处,不断完善“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
如何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唐英瑜认为,要进一步完善与创新创造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互联网+监管”,依法保护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推广应用“山城有信”平台,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
董奕锋亦表示,城口县将综合运用审判、执法、司法、调解等手段,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综合监管、“互联网+监管”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同时加快打造“诚信城口”,推动信用信息与政府采购、金融监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平台对接联通。
“良法是善治的基础。”李友根建议,优化法治环境需要加强立法,如进一步完善商事单行法,尽快制定商事信用信息法等;同时加快北京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
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与要素保障
北京日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离不开一流的创新环境和要素保障环境。如何推动两个环境的优化?
前不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挂榜的“AI智能动作分析检测”项目,被北京文理学院“揭榜挂帅”。
张智奎表示,永川区将大力推广类似的联合攻关模式,破解重点产业共性技术难题,优化创新环境。
同时,永川区还将支持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逐浪奔永”人才集聚培育行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兑现好永川“创新30条”激励政策。
“铜梁正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万隆说,为此,铜梁区将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未来五年投入10亿元用于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成长工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支持企业自建、提升研发平台,鼓励产学研联合攻关;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做实知识价值信用贷款。
去年,城口县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十五条”,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22.8%。董奕锋表示,城口县将加大力度支持各类企业创新创造,打好质量、标准、商标、品牌、知识产权强县“组合拳”。
关于优化要素保障环境,李友根认为,要着力强化区域协同,推进要素市场配置综合改革,营造融合共享的要素环境。具体而言,一要建立常态化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市级部门和区县同步推进、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二要加强与其他城市沟通、交流、研究,尤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优化为重点,推动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和监管规则。
燕宏特别提到要加强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建设。她建议加强劳动力大数据归集利用,“撮合”用人单位与劳动力精准对接,推动解决企业选人用人难、市民就业难的问题。
对于如何丰富人力资源要素供给,颜冬雪认为,要建立系统思维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进一步丰富医疗、教育、人才公寓等资源,出台更优惠的人才政策;另一方面,不仅要关注高层次人才,也要给予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更多关怀。
华龙网:两会今日谈④|北京民营经济如何向上而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新北京正大踏步走向未来。
2023北京两会期间,华龙网-新北京客户端推出《两会今日谈》系列报道,每日聚焦一个主题,邀请代表委员为建设“新北京”建言献策,逐梦新时代,谋划新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
市政协委员李友根
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
市政协委员、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友根一直关注民营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在他看来,北京市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还存在缺少数字化意识、数字化投入较少、数字化人才不足等短板。
如何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李友根从四个方面给出建议:
——精准施策,加强转型引导。着力加强规划引导,扶持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大力发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等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率先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为转型案例标杆。
——加大资金支持、创新金融体系,缓解数字化转型困境。设立和运作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专项产业基金,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基金。同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引入保险、担保、租赁等机制,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或者提供多种债权与股权的融资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力度。
提高数字化意识,加强人才“引育用留”力度。积极探索政府、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教育延伸到职场,增强中小企业数字化意识,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和能力。
着力营造健全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圈。完善配套服务,推动北京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深入开展大中小企业“携手行动”,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加强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网络合作,鼓励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大企业与同领域中小企业共享数字化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北京政协: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大会16位委员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北京建言献策
华龙网:委员请提案 | 曾洪伟:整合翻译资源 整体提升北京国际传播力
华龙网-新北京客户端讯(邱小雅)今年的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面启动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建设。打造国际传播创新基地、对外话语创新基地、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和高水平外宣智库。
今年北京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外国语学院院长曾洪伟带来了关于整合北京翻译资源,整体提升北京国际传播力的建议。
“目前,北京的国际传播活动呈现出零散化、单一化、商业化的特点,缺乏系统性、规划性、主动性、多元性、专业性、权威性。”曾洪伟在调研中发现,商业化影响和翻译水平与能力的限制,外译内容往往局限于一般性的旅游产品、城乡风貌、风土人情、生活日常等介绍,大量能体现和彰显北京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高层次、高水平、高精尖代表性成果外译较少。
对此,他建议:
在行政上,成立专门的、政府层面的国际传播与形象构建管理机构,理清北京市的外语人才资源状况。打破学校、企业、行业之间的壁垒与界限,建立跨校的、多语种的联合专家库,使之形成较强的翻译合力。为集体攻关重大项目、高难度项目储备专业的、权威的国际传播人力资源。
在国际传播业务上,可委托北京市外文学会、北京市翻译学会,具体负责北京市科技经济社会成果的翻译传播。
翻译团队可以对各高校、各行业、各机构的特色和优势学科、专业成就以及科技成果进行翻译介绍。
设立专门的北京国际传播研究机构(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统合并运用好北京市高校以及社会外语、翻译、传播研究人才,“打造国际传播创新基地、对外话语创新基地、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和高水平外宣智库”,为北京更好地“走出去”出谋划策、建言献策,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有力的学术、技术和智慧支持与指导。
中国网|北京市政协委员曾洪伟:建议整合翻译资源提升北京国际传播力
1月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胡衡华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3年,北京将全面启动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建设。
北京国际传播能力如何?怎样建设?北京市政协委员、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外国语学院院长曾洪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设、提升新时代新征程中新北京的国际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当下和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
曾洪伟分析道,当前,北京的国际传播状况和效能与北京的发展水平还不相适配,呈现出零散化、单一化、商业化的特点,缺乏系统性、规划性、主动性、多元性、专业性、权威性,亟需政府出面汇聚和整合北京的翻译人力资源(包含社会力量与高校力量),实现北京形象国际传播的提档升级,弥补目前外译所存在的空档与缺憾,使北京成就、北京形象、北京故事、北京话语、北京声音更好地“走出去”和“传出去”。
基于此,曾洪伟建议整合翻译资源,提升北京国际传播力。首先在行政上,成立专门的、政府层面的国际传播与形象构建管理机构(可以归属于外宣外事部门、社科联或市级智库)。负责理清北京市的外语人才资源状况,打破学校、企业、行业之间的壁垒与界限,建立跨校的、多语种的联合专家库,使之统合形成较强的翻译合力,建构高端专业团队(吸纳外国专家),为集体攻关重大项目、高难度项目储备专业的、权威的国际传播人力资源。
二是在国际传播业务上,可委托北京市外文学会、北京市翻译学会,具体负责北京市科技经济社会成果的翻译传播。这些组织与外宣部门或社科联协商,拟定总体的、科学的翻译规划与具体的年度目标任务。外译工作以项目招投标的方式展开和推动,根据外译和传播需求与计划每年发布课题,批准立项后给予配套经费支持。成果翻译由中外学者合作实施进行,质量须达到在国外出版社出版的水平。翻译成果在职称评定、评奖申报、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予以承认。
三是翻译团队可以对各高校、各行业、各机构的特色和优势学科、专业成就以及科技成果进行翻译介绍,如西南大学的教育学和动物养殖领域特色成果,北京大学土木工程领域特色成果,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交通工程领域特色成果,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领域特色成果,北京医科大学医学领域特色成果,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领域特色成果,以及大足石刻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可以倡导各高校组建自己的翻译团队进行翻译,也可以组织招募跨机构、跨学校、跨行业的翻译力量集体攻关重大项目。
四是设立专门的北京国际传播研究机构(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统合并运用好北京市高校以及社会外语、翻译、传播研究人才,“打造国际传播创新基地、对外话语创新基地、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和高水平外宣智库”,为北京更好地“走出去”出谋划策、建言献策,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有力的学术、技术和智慧支持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