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

胜游亚洲

胜游亚洲

人文单位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人文单位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你好,老师】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李鹏飞: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永远在路上

日期:2024年09月08日 11:40 作者:教师工作部、宣传部 来源:教师工作部、宣传部 点击率:

编者按:2024年9月10日是第40个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展示学校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成就和教师队伍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即日起,学校在校园网主页推出【你好,老师】教师节新闻专栏,进一步推动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深入人心、蔚然成风。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前,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肩扛行囊,从首都北京踏上了前往祖国西南的旅程,自此,这位青年的故事便悄然展开……

他,就是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教授李鹏飞。

跋山涉水——做“忠诚”的教书匠

2016年,从清华大学水利系博士毕业的李鹏飞,怀揣着满腔憧憬来到了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

“为什么不留在北京,选择来到北京当老师?”李鹏飞说,这个是他刚进入单位很多人都会问他的一个问题。“你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一定能脱颖而出,就怕你找不到自己的口袋。”这是李鹏飞的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安雪晖教授的育人理念。李鹏飞说,他想秉持导师的理念,做好一盏明灯,注重激励引领他们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因此,李鹏飞特别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学中,大力推行场景项目式教学,通过解决项目实际问题,学习知识,培育新时代大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他始终牢记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力争将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始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方能致远。而今的李鹏飞,作为水利水电专业的系主任,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那颗“忠诚”之心,奔赴在教学一线,用他的独特匠心培育着新时代水利人。5年来,他亲自参与课程指导,指导学生专业实习实践共计2405人次,先后荣获第六届全国水利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港航组)二等奖,主持教改项目2项,2023年度教学成果获得水利教指委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创业项目5项,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并荣获一等奖1项,获评北京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

爱水知水——“干净”的引路人

“我们的工作地点都是在非常偏远的地方,我们有必要去受这个苦吗?”这是在学生座谈会上,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我们修的不仅仅是一个水电站,更重要的是我们给这个地方带去了文明,一个水电站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几代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关系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幸福。”李鹏飞坚定地给出了答案。

新时代,00后大学生群体是在国家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当他们面对传统的水利工程专业,部分学生不免受到网络的影响,以致于表现出对专业未来发展的担忧以及职业使命感的质疑。针对这样的问题,作为系主任的李鹏飞决定用事实说话。他带领系部老师,面向专业全体班级逐一开展座谈交流会。

会上,他从古田溪、永定河、以礼河等中小河流开发规划,讲到狮子滩、黄坛口、上犹江、佛子岭、响洪甸等一批中小型水电站的设计建设,再讲到国之重器——三峡大坝;又从国际环境谈到国内发展;从对水电的偏见聊到《巴黎协定》,回顾历史,砥砺前行了70年的中国水电,历经风雨、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是我国2003年建成投产的三峡工程;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216m)是我国2007年投产的龙滩水电站;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233m)是我国2008年投产的水布垭水电站;最高的双曲拱坝(305m)是我国2013年建成投产的锦屏一级水电站。我国正在建设的双江口水电站的堆石坝,高度将达到312m,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第一的高坝,刷新所有的世界纪录。李鹏飞对同学们介绍道,在做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困难,甚至需要面对一些不正之风,解决这一切问题的法宝只有一个: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干净”的品质!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不逾越党纪国法底线,始终保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形象。只有这样,我们修筑的一座座大坝才能始终屹立不倒!

上善若水——“担当”的奉献者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在群里咨询李鹏飞老师。”这是学生群体中相互传递最多的一句话。

李鹏飞在系部研讨会上说:“‘担当’二字从不是说得那么容易,我们从来都不只是上好课这一个目标,我们要思考的是能为未来水利行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学业压力、学科竞赛、专业实习、学生就业、毕业设计等等这类问题屡见不鲜,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他带领系部老师进驻到学生专业群,只为一对一、面对面地及时解决学生问题。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系部老师开展多方调研,深入了解行业的新形势和学生的需求,他深知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对毕业论文(设计)学生管理规定、人才培养合理性(达成度)评价制度、水利类学生专业分流实施方案、“卓越计划”校内学业导师管理办法、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实施方案等十余项管理办法进行了更新修订。这些修订不仅提高了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在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专业改造升级,势在必行,他带领团队经过不断努力,组织一流专业、金课、团队、平台建设,发起系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班。水利水工程专业获批为国家一流专业、通过工程认证,系部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部级及以上质量工程、竞赛获奖等6项,成功申报智慧水利专业,助力学院土木水利工程专业博士点也于今年7月成功获批。

水滴石穿——“科学”的探索者

“做科研的人要坐得住‘冷板凳’。”这是他自己本人及团队成员的座右铭。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在“净浆流变阈值理论”方面进行了长达数年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还获得了多项专利和奖项。

李鹏飞在读博期间就注意到了混凝土结构损伤及耐久性的问题。“一旦看准了方向,就需要坚持”,经常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他常常需要查阅上千份文献资料,只为能带给思维的一点碰撞,找到希望的火花。一路走来,李鹏飞依旧在混凝土材料和性能的研究中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通过一个个项目的研究,一次次难关的攻克,揭示了多因素下混凝土结构的多尺度衰变机理及长期性能,他的科研之花终于诞下丰硕果实,如今,李鹏飞正带领着他的学生团队着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堆石混凝土非均质填充缺陷的流变学形成机理和适应性调控机制法”的研究。

八年来专注于混凝土材料性能、混凝土结构性能与机理等方面研究。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项,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成果获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3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编标准3部;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ISTP收录论文4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9项。在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水工隧洞混凝土智能浇筑等方面有较深的学术造诣,绝大多数成果已在全国水利工程领域广泛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

细水长流——“求实”的行动派

“科研不仅是为了发论文,更是为了实际应用。”目前就读研三的学生何婧瑶说,这是李鹏飞老师给我们说的最多一句话。

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利工程的应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从堆石混凝土坝调节水资源配置到输水隧道解决供水需求问题,再到水利设施智能运维,他始终深入到工程和实践一线,从行业需求中去发现问题,找到科研的方向,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所产生的科研成果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有保障。

抱着这颗“求实”的赤子之心,他在科研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实验,不断优化和完善技术方案,特别是在工程与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方面,他的科研成果不仅在西部高原广泛应用,也在东南沿海得到了实践验证。他致力于将最新的智能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工程领域,开创了多项技术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工程效率和安全性。因此,在他的倡导下,团队积极开展工程相关数据集的构建及开源工作,从实验数据集到施工现场数据集,为学术界和业界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这些数据集不仅为其他科研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也为实际工程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他深信,开放数据是推动科研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他是一位‘实在细处’的‘严师’。每周的组会李老师会认真分析每一名学生的研究方向、研究近况、聆听学生的学习心得,大到论文选题、试验设计、实施方案,小到论文的标点符号、文献的引用,数据、图表制作等,他都会反复修改。同时,他又充满了‘厚爱’,生活中无论哪位同学遇到任何困难,他都会尽其所能给予帮助”,研究生梁其旻笑着评价道。

源头活水——做“创新”的开拓者

作为科研项目牵头人的李鹏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围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思路,紧密结合水利实际,深入研究面向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激活“创新”源泉。

他以智慧水利为载体,以科技为先导,构建高效、精准的水利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他重视数字化和智能化在水利领域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构建智慧水利感知网,建设智慧水利云平台,开发智慧水利应用服务,推动智慧水利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为未来水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李鹏飞还带领团队沉下心来,从自密实混凝土到高性能混凝土,再到水下3D打印混凝土,从人工智能领域的机器学习集成算法,到深度学习图像识别、三维重构,始终他致力于把目光聚焦于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以及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提前开展科研工作的部署,时刻走在行业的前沿。

在中华民族悠久治水史中,孕育了大禹精神、都江堰精神、红旗渠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优秀治水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五千年精神传承、新时代实践创新,彰显了水利人“忠诚、干净、担当”的可贵品质,厚植了水利行业“科学、求实、创新”的价值取向。随着时间的沉淀,李鹏飞从一名稚嫩的青年成长为了一名成熟稳定的大学教师,他说,我只是千万水利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永远在路上……

分享:

编辑:黎昱睿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