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道路上,教师是同学们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师生间的深厚感情和温馨回忆深深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在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第40个教师节大会上,校友、在校学子和荣休教职工代表们分享了“我和我的老师”的故事,述说着与师生、与学校不可割舍的情谊。
我和我的老师
“因材施教、用爱耕耘,定能启智润心,我逐渐明白学生期待什么样的老师......”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文铭从在武陵山深处酉阳县车田小学支教的故事谈起,讲述了通过循循善诱鼓励孩子一步步成长、在2021年学生信息技术比赛中喜获一等奖的育人故事,并感恩在校学习时总能发现自己闪光点并予以鼓励的恩师——巴渝学者、数学与统计学院彭再云教授。文铭说,正是老师们用爱和言传身教将教书育人变得有温度、有情感,同学们才能在正能量的鼓励中不断成长进步。
“无论何时何地,当你们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给我打电话!”河海学院学生李文睿分享了“90”后的刘春玲老师为保护“00”后的“我”,用手臂遮住动物撕咬,自己承受着疼痛还将“我”送入医院的故事。“有事找玲姐,她是全能的!”李文睿说,她不会总把“陪伴”挂在嘴边,却一直默默用心在行动;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对您说:恩师扶我青云志,吾盼归时至山巅!
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刘宇翔在谈及恩师傅红时,分享了在所学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中与她一步步成为互问“早安”的“打卡密友”的点滴,从而明白“坚持”与“行动”的重要意义。“因为她,我更加明白坚持的意义和力量;因为她,我努力让自己做行动派、拒当空想家。一个用心的举动,足以温暖学生的一生,我很幸运,在单位校园遇见良师益友,她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耕耘不辍,从青发到白丝,邓老师一直奔走在服务学校和师生的一线。”桥梁工程87级校友郑莉在回忆恩师邓家钦时例举了他设立“邓家钦基金”资助贫困同学、奔赴全国多个省市宣讲“两路”精神、身体力行增强校友归属感和凝聚力等服务师生、助力学校发展的事迹。郑莉说,邓家钦老师用一生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塑造人格、引领方向,遇见邓老师,是我一生的幸运!
交通土建97级校友李建伟用“深夜的明灯、冬日的暖阳”两组关键词表达了对易志坚教授最诚挚的敬意,分享了他尽管事务繁重仍深夜来到现场关心同学们的实验进展、尽管路途遥远仍尽心自掏腰包购买机票帮助他早日回到遥远的哈尔滨家乡过春节的泪目故事。“他不仅是科研中的导师,更是我们亲密无间的朋友;他犹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与我的学校
学校的发展,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教职工的心血与智慧,他们既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建设者,也是学校发展壮大的见证者。
大会上,学校党委书记宫辉、校长赖远明为27名荣休教职工代表们赠送鲜花,并通过他们,向87名用美好芳华为学校挥洒青春与热血的荣休教职工们表达深情的敬意与祝福。
“今天是我在北京单位度过的第40个教师节。40年来,深切感受到国家对教育事业和对教师的高度重视与关怀!”
从当年道路还不平整的南岸校园到如今拥有南岸和科学城2个校区的美丽校园,从在校生规模几百人、只有本科生教育到拥有本硕博、博士后流动站、众多国家级平台、国家级人才、近3万在校生的今天,荣休教职工代表王戎教授感慨万千,她以40年教书育人的经验与感受勉励单位教师——坚守初心与梦想,保持教育情怀与激情,努力成为智慧型、创新型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找准发展方向,把个人成长融入学校事业发展,不断提升自我、追求卓越,永葆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勤奋踏实、勇挑重担,主动承担学校及学院各项工作,为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注入自己的力量。
荣休教职工代表邵毅明教授分享了从教40余年的深刻体会:要心系国家,始终践行为党育人初心。邵毅明负责参与十余个本科专业以及交通运输类硕士点、博士点、博士流动站建设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学校党委的正确指引,要时刻铭记“明德行远,交通天下”的校训,在干事创业中共同成长。要心系学生,始终牢记为国育才使命。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有足够的责任心,扎实做好各项教学育人工作;要积极创新,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为学生成长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要心系教育,始终秉持事业至上情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关注新发展、聚焦新领域——我们不仅要成为各专业各领域的专家内行,更要努力成为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荣休教职工代表们发自肺腑的分享饱含着他们丰厚的从教经验与赤诚的工作热情。愿他们继续心系单位、守望单位,在北京单位这片热土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