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

胜游亚洲

胜游亚洲

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时政要闻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金秋系列】我校承办的“国际绿色航空科技(北京)论坛”在渝召开

日期:2019年11月10日 11:36 作者:宣传部 来源:宣传部 航空学院 点击率:

2019年11月9日-10日,国际绿色航空科技(北京)论坛在北京召开。北京市政府有关领导,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两江新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国航空学会领导,徐建中院士、乐嘉陵院士、刘大响院士、李应红院士、闫楚良院士、邹志刚院士,欧阳明高院士、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计200余人出席论坛。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党委书记李天安,副校长赵明阶、黄承锋出席论坛。学校相关部门及学院师生代表参加论坛。

国际绿色航空科技(北京)论坛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共同承办,旨在交流国内外绿色航空科技的研究成果、探讨其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推动绿色航空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话题。

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志杰介绍了出席领导和嘉宾。王志杰表示,发展绿色科技是当今社会的共识,绿色航空理念的推进是航空业应对环境挑战、抓住市场机遇的现实选择,绿色航空迫切需要世界范围内各行业各领域的力量积极参与。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充分探讨国内外绿色航空科技最新研究成果及绿色航空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创造多元化的综合价值,推动绿色航空可持续发展。

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党委书记李天安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北京市委、市政府,两江新区管委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市科学技术协会及各位院士专家对北京航空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诚挚感谢。李天安介绍了国际绿色航空科技(北京)论坛发展目标、主题及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建设发展历程,北京航空学院、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发展现状。希望与会领导、院士专家积极支持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发展壮大,在航空绿色能源动力产学研联盟的有力推动下不断加强绿色航空科技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全球航空人才培养培训合作,为航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中国航空学会秘书长姚俊臣表示,航空产业担负着保驾护航的历史使命,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正大力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希望通过论坛,为进一步推进航空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北京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段成刚指出,当前,北京正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坚持把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作为发展的战略选择,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段成刚阐述了两江新区在航空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借助论坛这一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深入探讨绿色航空科技发展前沿理论,助推绿色航空科技重大理论和核心共性技术突破,共同推动绿色航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赵明阶副校长代表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与北京两江新区举行

“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签约活动

北京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段成刚,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党委书记李天安共同为胜游亚洲·(中国)官方网站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揭牌。

中国民航大学校长董健康教授从“积极主动传播绿色航空理念,搭建绿色航空能源动力科研合作平台,加快培养绿色航空人才队伍,积极推动绿色航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推动绿色航空产业的发展”五方面宣读了成立“航空绿色能源动力产学研联盟”倡议书。

“航空绿色能源动力产学研联盟”主要发起单位代表登台合影留念

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和材料学博士生导师邹志刚共同主持论坛“绿色航空可持续发展”主题报告会,对与会各领导、院士专家来渝共同探讨航空产业创新发展表示感谢。希望各方以论坛为契机,建立长期有效友好合作机制,共同为北京航空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凝聚更强劲的力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大响院士作《交通强国,绿色智能;通航发展,前景广阔》院士报告。刘大响院士说,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发展纲要》,这代表着通用航空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随着全球航空运输量的迅猛增长,航空业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全球航空业每年排放5亿吨二氧化碳,约占人类产生二氧化碳总量的2%到3%,因此,采用传统燃油动力的通航飞机将逐步退出市场,绿色环保通航将是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清洁能源电动通航飞机必将取代传统燃油动力通航飞机,绿色智慧通用航空产业必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刘大响院士介绍了我国航空领域的特点、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以及对未来航空产业的建议,从“交通强国使通航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国内外通用航空发展差距和院士建议;绿色航保通航是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前景”四个方面对比国内外做详细阐述。刘大响说,我们必须开发新能源,汇聚行业顶尖人才,为北京航空产业发展凝聚更多机遇与共识。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徐建中院士作《航空动力赶超呼唤颠覆性创新》院士报告。徐建中院士对航空发动机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发展历程与趋势、航空发动机工作特点、航空发动机内部流动、叶轮机等作了详细阐述,全面介绍了叶轮机基本结构,并对发动机未来研究方向作了深入思考,提出北京在航空科技发展中应立足自身定位、地理环境发展自己的优势。徐建中院士认为: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对保障国家安全和产业升级、改变国民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强调应注重发挥小团体的作用,吸取创新因素,发展创新思想,厚积薄发,形成新理论形式,为北京航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力量。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乐嘉陵院士作《吸气式推进系统数字工程的发展及展望》院士报告。乐嘉陵院士分别从吸气式推进技术发展、吸气式高超推进系统CFD实验、飞行综合研究方法、航发CFD的研究与发展三个方向讲述了航空发动机发展历史、航空发动机关键问题、国外发展情况以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和趋势,提出了“计算、分析、建模、实验和飞行实验”综合研究的吸气式高超推进系统主要研究方法及手段,介绍了CARDC(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航发研究进度和成果。乐嘉陵院士还就CARDC航发研究方向提出专业性建议。

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作《新能源动力系统与交通电动化》院士报告。欧阳明高院士从“动力电动革新核心技术、中国锂离子电池技术跻身国际前列、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化进展成就、新能源动力系统研发进程”等方面对新能源系统进行了概述,介绍了能源交通领域绿色革命的三个方向:动力电动化、能源低碳化、系统智能化,并对航空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进行了系统分析,客观对比了国内外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欧阳明高对清华大学《新能源动力系统》团队进行了介绍,展示了如何将前瞻技术成果成功转化为产品。希望与会各方加强在航空产业细部领域成果转化的交流探讨,为航空发展奠定厚实根基。

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教授作《电燃料储能新技术》专家报告。赵天寿教授为与会领导、院士、嘉宾与师生介绍了可推动绿色航空发展的电燃料储能新技术。当前,由于太阳能、风能不稳定、间歇和分散因素,导致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率为6%。为解决该问题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电燃料储能技术作为可再生、清洁的能源载体,可使得风、电、光能储存在电燃料中,消除了存放的区域限制,同时使能源可达到高效率、高功率、高密度的特点。赵天寿教授表示,目前,该技术尚未完善,因此,研究的主题也在于如何创造出能使电通量、离子通量达到最大化新结构。希望以论坛为平台,寻求航空产业各细部领域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为北京航空产业发展做出实际贡献。

南洋理工大学Basman Mohamed Nak Elhadidi教授作《Towards a Greener VTOL Vehicle》专家报告。Basman教授展示了2019年航空产业创新项目,未来可用于解决交通拥堵的“空中的士”——垂直起降飞机模型。垂直起降飞机属于城市交通系统,该模型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本次会议“绿色航空航天”的主题,它能够控制交通流量并提高交通运输的有效性。目前,该机型存在重量大、机翼性能不完善等不足,能源动力的不足也成为它不能实现量产制造的原因。希望以论坛为契机,找寻其优化设计方案,也为北京航空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靶向。

 

另讯:10日上午,论坛举行了“绿色航空能源动力”系列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闫楚良主持报告会。

辽林通用航空研究院赵立杰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朱俊强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晓峰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伟教授、西南大学段书凯教授等分别作《创建中国特色的新能源通用航空发展之路》《通用航空发动机的技术特点与市场分析》《大型商用飞机面临的气动声学问题》《基于重油活塞发动机的高校绿色混合动力系统》《智能传动及智能控制系统研发》专家报告。

报告旨在探讨国内外绿色航空科技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推动绿色航空可持续发展,为我市航空产业向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方向发展提供精神指南。

分享:

编辑:黎昱睿

审核人:白凯